鉴于目前患者的病情,需要带胰岛素泵进行治疗,现对注意事项告知如下: 1 本胰岛素泵属本科室治疗设备若患者转科或出院,应预先通知内分泌科医护人员。 2 患者带胰岛素泵治疗期间,由主治医生负责血糖调整方案及胰岛素泵的调控与检测,治疗期间患者不得私自改变胰岛素泵的设置。 3 注射胰岛素:必须准备好饭食,方可通知医务人员用泵注射餐前胰岛素;注射胰岛素后立即进餐,不能超过10分钟,避免低血糖发生。 4 胰岛素泵应在腰带上或放在口袋里,防止管道过度扭曲、折叠,避免受潮、摔坏,如有丢失或人为损坏,由患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。 5 监测血糖:三餐前、三餐后2小时、睡前、凌晨3点需监测指血糖,测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计时。 6 带泵期间避免剧烈运动,饮食规律,如出现饥饿感、心慌、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糖果(大约含15-20克糖),并告知医务人员。 7 以下情况下应取下胰岛素泵: 游泳、洗澡; 做CT、透视、磁共振检查。 8 为了您的身体健康,积极学习相关知识。 上述注意事项烦请患者及家属详细阅读理解,积极配合,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,感谢您的配合。 什么是胰岛素泵?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,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,模拟人体正常生理模式下的胰岛素分泌模式,从而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。 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? 按与进餐的关系,正常人体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可大致分为两部分:一是不依赖于进餐的持续微量分泌,即基础胰岛素分泌,此时胰岛素以间隔8~13分钟脉冲形式分泌;二是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。 胰岛素泵通过人工智能控制,以可调节的脉冲式皮下输注方式,模拟人体正常生理模式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;同时在进餐时,根据食物种类和总量设定餐前胰岛素及输注模式以控制餐后血糖。除此之外,胰岛素泵还可以根据活动量大小,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对高血糖和低血糖,而不是预先固定的某种模式。 胰岛素泵由4个部分构成:含有微电子芯片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、电池驱动的机械泵系统、储药器、与之相连的输液管和皮下输注装置。输液管前端可埋入患者的皮下。在工作状态下,泵机械系统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,驱动储药器内的活塞,最终将胰岛素通过输液管输入皮下。 胰岛素泵的应用现状? 胰岛素泵的使用在国际上已有40余年历史。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(DCCT)结果的公布奠定了强化胰岛素治疗在1型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控制中的重要地位,也为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优质的临床证据。 ■ 该研究证实,包含胰岛素泵治疗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,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,减少长期并发症,延长患者寿命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 ■ 该研究结果发布后美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泵用量上升显著。2005年美国胰岛素泵使用者已达到278000人。1型糖尿病占胰岛素泵使用者中的绝大多数。 胰岛素泵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。据我国胰岛素泵长期使用者的调查显示,使用泵的人群中1型糖尿病为44%,2型糖尿病为54%,其余的2%为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。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 减少胰岛素吸收的变异,更有利于血糖控制; 有效地控制黎明现象和餐后高血糖等,减少血糖波动,降低糖化血红蛋白(HbA1c )水平; 根据血糖规律、患者个体情况,灵活设置分段基础剂量,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,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,特别是夜间和运动低血糖; 减少胰岛素用量,避免过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导致的体重增加; 改善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,促进机体的恢复; 减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,增加糖尿病患者进食、运动的自由度;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,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心理负担,提高生活质量。 胰岛素泵治疗适应证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①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,在住院期间快速调整胰岛素用量;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①1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波动大,虽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,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的患者; ③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严重,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者; ④作息时间不规律,不能按时就餐者; ⑤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; ⑥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。 ⑦需要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的其他类型糖尿病(如,胰腺切除术后等)。 引自《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》(2014版)
②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或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;
③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;
④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;
⑤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。
②频发低血糖者,尤其是夜间低血糖、无感知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者;
泉信医疗,每年为数千糖友提供科学控糖服务,帮助糖友们提高生活质量,享受自由人生,糖友关爱热线&迈士通胰岛素泵山东地区服务热线:4008378370。
扫二维码|关注我们 泉信医疗|4008378370 您身边的糖尿病整体方案服务商